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以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磁谷”为目标,在发挥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的基础上,瞄准“产业下游”,精准发力“产业链”,形成了优先发展永磁、储氢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抛光、发光、催化材料产业,积极发展稀土永磁电机、稀土特种合金等“稀土+”产业新格局,稀土产业正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
一、“链主企业”集聚推动磁材发展
2022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两新”导向、增量意识为牵引,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争取支持政策、争取试点示范,推动稀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目前,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总量突破百家,从业人员超万人,全国十强的稀土磁材企业有6家落户稀土高新区。北方稀土、宁波韵升、中国中车、大地熊、金力永磁、金田铜业、安泰科技、盛和资源等8家以稀土为主营的上市公司在稀土高新区投资兴业。稀土产业已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应用产品,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到80%,有力推动包头入选工信部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金力永磁、韵升强磁、金山磁材为代表的永磁企业可批量生产用于医疗器械、计算机、智能手机、伺服电机、曳引电机、新能源汽车电机等高性能钕铁硼磁材。英思特稀磁、天和磁材、江馨微电机等为代表的稀土终端应用企业生产的磁组件产品,已成为微软、苹果、三星、华为等企业永磁器件的重要供货商。2023年,稀土高新区稀土永磁材料产能将有望突破17万吨、产值突破550亿元。
二、“高端转型”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将超纯稀土添加到铜及铜合金高导新材料中,在保证线径范围为0.25-0.50毫米镀锡圆铜线高纯度的前提下,使其性能优于同类国标产品,在电阻率方面更要取得重大突破,解决电阻率与抗拉强度不能兼顾的行业共性难题。
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使命的稀土高新区,始终将科技作为推动稀土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紧紧围绕“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布局,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兴蒙”战略目标,坚持高端集聚、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研发投入强度比重达4.12%,累计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成果转化项目500多项,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9件,连续5年位列包头市第一。
下一步,包头稀土高新区不断积聚科技创新力量,充分利用专业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完善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稀土研究院、内科大等院所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快建设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构建稀土产业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集约高效、产业共生耦合的现代稀土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进稀土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