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辽河流域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也是中原农耕区与北方游牧区的交错区。2000-2018年间,随着玉米等作物种植的快速扩张带来灌溉面积增长、灌溉用水量大幅度增加,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河道断流加剧,引发了草场沙化与湖泊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工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制度机制一体化推进
强化制度保障。自治区相继印发了《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试行)》《内蒙古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2020年行动计划》《内蒙古西辽河水量分配方案》《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量应急调度工作方案》《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资源管控措施》,赤峰市印发《赤峰市地下水生态保护规划》《赤峰市农业用水管理考核方案》《赤峰市重点工业企业水耗双控实施方案》《赤峰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通辽市印发实施了《通辽市量水而行“以水定需”行动方案》,自治区、盟市将西辽河“量水而行”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自治区河湖长制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全面推进。
开展地下水量水而行试点县建设。2021年,选择赤峰市松山区、喀拉沁旗,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左中旗、开鲁县等5个有一定水资源管理基础,开展“量水而行”试点旗县建设,计划通过3年时间实现“分水到村(井)、计量到井、取水限量、用水有价、用水缴费、超用加价”的管理目标,为提高农业用水管理做好基础试点工作。
探索农业用水水电联管机制。完成了流域内20个中型灌区45个取水口计量监测设施建设;选择流域内约2172眼典型井进行“以电折水”系数测算,基本完成流域内全部规模以上农灌机电井“以电折水”系数率定工作。2021年,我厅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进建立“水资源管理+电力大数据”政企合作新模式和水电联管机制。
二、地表地下联合管控
西辽河流域降水量少,但流域内人口较多,农业较发达,2000-2018年间用水量不断增加,地下水亏空严重,加剧了河道断流甚至多年断流。对此,内蒙古自治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地表水、地下水的联合管控和系统治理。
完善水资源管控指标体系。自治区将水利部下达的西辽河流域用水总量、地下水水位和重要断面生态流量等水资源管控指标细化分解到盟市和各年度,将地下水按水文地质单元套旗县区分解到89个管理单元(其中赤峰市52个、通辽市37个)。各盟市进一步细化分水,目前赤峰市、通辽市均已分水到村,有条件的区域将进一步分水到井到户,推进精细化管控。
不断加强地下水管理和超采区治理。2021年,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保护和管理条例》,已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为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提供了法制保障。流域内各盟市通过加强节水、置换水源、退灌等多种措大力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4个超采区全部或阶段达到治理目标。自治区建立了地下水水位通报和“黄牌预警”制度,按季度将流域平均水位和超采区水位变化情况通报盟市政府,约谈水位连续下降超采区所在政府,对地下水管理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强化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完成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流域干支流跨盟市、旗县水量分配,制定印发了《内蒙古西辽河(含主要支流)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实施方案》,确定了4个考核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和责任主体。完善了海日苏、巴林桥、梅林庙、台河口、乌敦套海、麦新等重点断面监测设施,建设了西辽河流域水量调度系统和水文监测平台。自2020年10月起对西辽河进行水量调度,按年度制定水量调度方案,根据流域来水情况,对调度方案滚动修正,实时调度,各盟市严格执行调度指令。为确保生态水量顺畅下泄,2021年通辽市对西辽河主河道发布高杆作物禁种令,2022年对西辽河干流苏家堡水利枢纽—总办窝堡水利枢纽段河道主河槽进行生态清淤疏浚,进一步畅通生态水量下泄廊道。截至2022年11月底,共向西辽河干流下泄生态水量7.46亿立方米(其中:2020年下泄0.37亿立方米,2021年下泄3.74亿立方米,2022年下泄水量3.35亿立方米),断流多年的西辽河干流通过人工调度连续3年实现“有水”的目标,通辽市总办窝堡断面实现2002年以来首次过水,过水河段逐年延长,通辽市莫力庙水库连续2年进水,梅林庙、台河口、甸子3个断面达到生态水量保障目标。同时,下泄水量全部作为河道生态用水和回补地下水,地下水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三、一增一减双向发力
做好增水文章。为缓减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区加快推进引绰济辽二期工程引绰济辽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多年平均年供水量4.54亿立方米,实施能够为通辽市、兴安盟的2个市区、7个旗县的工业及城市生活供水,提升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置换部分地下水超采量。目前项目初设已批复。
退减超用水量。完成流域内33.47万个取水工程核查登记,建立分类台账,开展规范化整治,截止11月底,赤峰、通辽两市累计整治1.6万个,推动用水秩序的持续向好。2018年—2020年通过超采区综合治理,流域内形成1.9亿立方米压采能力;2020-2021年赤峰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共退减地表水农业灌溉面积5.2万亩,封堵取水口(或灌区渠首)30个,全市完成节水灌溉面积102万亩;通辽市退灌河道内农作物3.4万亩;2022年赤峰市海日苏灌区达林台灌域退减灌溉面积6.6万亩,节水约0.5亿立方米,通辽市科尔沁超采区内实施高标准农田4万亩,新增节水能力600万立方米。
通过综合治理,与流域流域总用水量较2018减少4.39亿立方米,流域(平原区)水位上升区占50.7%,水位稳定区占49.3%,赤峰市红山超采区水位回升明显,通辽市科尔沁大型超采区水位止跌回升,生态治理成效初步显现。